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成立秸稈綜合利用專班,出臺《嵊州市2024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等文件,用于支持秸稈收儲中心建設、秸稈離田利用獎補、秸稈機械粉碎補助等。對于秸稈收儲中心建設要用到的土地,優先給予設施用地審批。同時組建秸稈收集打捆服務組織并購置10臺秸稈打捆機,解決秸稈收集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今年以來,共發放獎補資金3400萬元,其中150萬元專門用于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的研發。
二是深耕技術創新。深入推進秸稈利用產業化設備技術攻關,對接農機研發企業,在嵊州科靈機械有限公司成立秸稈綜合利用研發中心,創新研發水稻秸稈生物質燃料造粒機等設備。自行加工的水稻秸稈顆粒燃料為700元/噸,購買的木質顆粒燃料為1200元/噸,該技術可為農戶節省500元/噸的烘干成本,同時大幅提升農戶的秸稈離田利用積極性。全省首創產品水稻秸稈生物質燃料造粒機于7月份試驗成功,首批11臺已運行并推廣。
三是強化示范帶動。組織召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場觀摩會,邀請種糧大戶參觀考察秸稈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套設備運作現場,推廣水稻秸稈專用顆粒燃料造粒機及秸稈燃料化新技術。今年以來,全市共有32家區域性收儲中心配置了水稻秸稈顆料燃料造粒機,覆蓋水稻田范圍3.5萬畝。共計收集水稻秸稈約1.7萬噸,制成顆粒燃料1.6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