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協會(WBA)回應“大規模生物能源必須被可再生能源定義排除在外”這一聲明
1為了遵守巴黎氣候協議,歐洲和美國應該利用更多的生物質
近來,美國引導非政府組織讓歐盟停止支持生物能源的聲明,是對全球生物能源的發展的一種威脅,是未來可再生能源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決策者遵循這條建議,那么本世紀的氣候災難即將來臨。
世界能源協會(WBA)向美國和歐洲的決策者強調:提高可持續生物質利用,介紹化石燃料排放的碳稅和反對忽略自然碳循環。就像WBA主席Dr Heinz Kopetz所說的那樣:應該向采取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的國家學習經驗。他們證明固體生物質是未來的碳中性能源組合的基石。
2生物質能是碳中性的
利用森林生物質是碳中性的。木材所含的碳源于大氣中的碳和然后被釋放到大氣中:微生物衰變、森林火災或通過其能量用途。樹木就像其他植物那樣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的形式儲存碳。這個過程是由太陽能供電。如果人類不利用自然中的植物,那么微生物最終會將植物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不斷生長生物質中的碳是天然碳循環的一部分。
3化石燃料:氣候變化的主因
這是生物質和化石燃料之間的最大區別。在化石燃料中的碳如果人類不提取的話,它會永久地留在地殼。化石碳的燃燒:無論是煤炭、石油或天然氣是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每年導致300億噸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因此,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上升,這將是為子孫后代巨大的負擔。
認為生物質比煤的碳排放強度更大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一個燃煤發電廠產生1兆瓦的電力,那么292千克碳(1噸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增加了二氧化碳濃度。相反,如果在生物質為燃料的發電廠中產生1兆瓦電力,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源于大氣,再返回大氣中,期間并沒有其他從地面轉移到大氣中的碳傳。從長遠來看,與森林保護方案相比,生物能源反而更節約排放。
生物質發電的問題其實不是碳中性,而是低效率,如果熱不與電力一起使用的話。因此,世界能源協會(WBA)支持熱電聯產機組,工廠的大小取決于商用熱量-工業或區域供熱系統。
4森林可持續管理的必要性
毫無疑問,全球的森林是碳的重要儲存方式。這些儲存可以隨時間改變。增加森林區或每公頃的木材生物質,可以使碳從大氣到森林的來回轉變。毀林、森林管理不善或森林火災發生影響即相反。這些變化不會改變自然碳循環。
為了避免森林到大氣中的碳凈轉移,必須以可持續的方式管理森林。可持續生物質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如下:
·沒有其他方式比在給定的生物系統收獲更多生物質
·注重土壤肥力和水質的保護
·生物質利用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這些都是任何可持續發展計劃所固有的基本規則。國家政府、森林所有者以及私人必須遵守這些可持續森林管理原則。
5最近基于非政府組織的美國生物能源的聲明是驚人的
由非政府組織聲明的邏輯后果是:不動森林的樹木,直到老樹腐爛或森林火災來釋放碳。同時,繼續使用化石燃料來供熱和發電等需求。遺憾的是,這策略其實包含了美國的能源現實,揭示這個國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極高的。世界銀行(2011-2015年)的數據揭示了這個問題: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生物質的可持續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必須通過各種可持續性的方案來解決。美國和歐盟對生物質利用率的增長將減少其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排放量。
6借鑒實施氣候減緩政策的領先者
瑞典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它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森林發展造紙、紙漿和能源。生物能源占超過30%的主要能源需求,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人均5.5噸,生物能源行業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另一個例子是巴西,一個經濟發展強國。其生物能源在能源組合中占20%以上,人均排放量極低。此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生物質是主要的能源來源,排放量也是非常低的,但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首先要解決。在全球范圍內,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應超過人均1.6噸,符合2℃目標。
那在美國是什么情況?其排放量比高度發達的瑞典高出三倍,比他們應該遵守2℃目標(the 2℃ target)高出十倍!化石燃料在能源系統中所占的比重太高,固體生物質的貢獻過低。
我們希望非政府組織以減緩氣候變化為己任,向正在證明“固體生物質是未來碳中性能源組合的基石”的榜樣國家學習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