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企業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現狀
建國初期,我國機械工業沿用前蘇聯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體制,即統一計劃預防維修制度。制定的依據是機械設備的磨損規律理論,根據機械設備的運行時間劃分維修等級(如大修、中修、小修等)。按機械設備磨損規律形成的維修制度,致使幾乎每個企業均有自己的機械設備管理及維修部門,配備了許多專業維修人員和大量的維修設備、工具和儀器。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維修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化技術裝備管理和維修的要求,其主要表現是:
(1)為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需要,中小企業的機械設備管理及維修部門普遍精簡機構,造成維修專業技術人員減少,加上前些年受社會輕視管理、維修風氣的影響,許多青工學技術勁頭不足,致使整個高級、熟練的維修人員群體弱化。這樣,許多機械設備的技術改造和維修任務則無法完成,或機械設備修理后的精度、性能等無法達到要求,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
(2)隨著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其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維修工作需要有機、電、液和微機監控等多種技術人才,但中小企業很難留住這些人才,因些許多情況下高、精、尖機械設備往往會因一個很小的故障而閑置或報廢,致使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或浪費。即使企業為部分機械設備專門培養了人才,也會因修理的臺次有限,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因受條件限制,所掌握的技術信息難以得到及時補充和更新,很容易形成技術老現代化現象。
(3)現代高新技術和機械裝備的發展,迫使維修企業需配備的檢測設備和儀器越來越多;而中小企業普遍沒有能力為自己的一臺或幾臺機械設備配備齊全的維修工具和儀器,即使勉強配備,利用率也不高。而且機械設備維修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當機械設備完好率較高時,維修人員可能無事可干,所配備的專用工具、儀器等的利用率也較低,將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4)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減弱,部分地區的機械設備管理協會幾近癱瘓,使機械設備維修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難以普及到企業,又由于企業信息不靈,對機械設備的維修或改造很難找到好的方法。
2、改進建議
機械設備維修應當走專業化、社會化的道路,即將機械設備維修工作從企業中分離出來,按機械設備類型或地區的不同,建立專業修理廠或地區性維修中心。專業維修廠通過經濟合同的方式,為不具備修理條件的企業檢測機械設備,有償服務,逐步形成社會化的修理體系。這是實現工業生產組織結構改革的一項戰略目標。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企業往往把產品設計、計劃、財務、生產、人事和機械設備維修等看成是企業必不可少的業務工作,因而努力去辦,如此則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大多數企業正面臨著企業改制、轉軌以進入市場經濟,迅速融入國際競爭。因此有許多新的技術、理論、觀念、模式等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研究、去面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他企業,騰出時間、人力、物力來增強自身及優勢項目。現今,機械設備的管理及維修部門已成為生產運作系統的后勤保障部門,要為企業的市場競爭服務,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企業自身不可能再象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擁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維修隊伍,而機械設備的維修與改造的專業化、社會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大趨勢。
在這種形勢下,為使企業內的人力、物力及資源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潛力,可嘗試由社會來承擔部分機械設備的維修任務,即企業內除部分專用機械設備及對生產至關重要的機械設備外,其他通用機械設備及部分專用機械設備可由分包方承修,機械設備管理部門只負責機械設備的日常使用和維修保養,以及機械設備管理體系的宏觀調控。
這樣,分包方就是專業的機械設備維修廠(或公司),可在一定的領域內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配置齊全的專用維修設備、工具和檢測儀器,匯集本領域內最新的技術和行業信息,利用自身的行業、資源、技術和信息的優勢,為客戶提供從機械設備選型、安裝、調試、保養、維修、改造和調劑等全方位的服務,保證維修的質量和服務的及時性,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和客戶達成長期的合作關系。
與此同時,維修企業還應充分利用機械設備生產廠家的辦事處、特約維修站等外延服務業務,利用其和生產廠家技術上的密切聯系和擁有配件、加工件供應的優勢,而將部分機械設備外包給他們維修,如此可保證維修質量,縮短維修周期。
這種專業的機械設備維修廠涉及各行各業,遍及多個領域,形成一個完整的維修體系,國家可以通過法律、法規來培育和規范機械設備維修市場,對進入市場的機械設備維修單位的資格認定、維修質量和價格經及維修交易糾紛的調解等進行規范化管理,為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機械設備維修體制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機械設備維修專業化、社會化體系的建立、發展。
3、前景展望
國家經貿委在“十五”全國機械設備管理工作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培育規范機械設備要素市場,推動企業機械設備維修向社會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國家正在濟南、哈爾濱等一些中心城市進行試點,這項工作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批大中型企業的機修分廠(車間)已不同程度地面向社會開展機械設備維修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
從全國范圍來看,機動車維修行業專業化、社會化工作開展較早,也較普及,整個維修市場繁榮,形成了維修類別齊全,大、中、小型企業配套,高、中、低級技術工作齊全,能承擔高檔車、中檔車、普通車、工程車、特種車大修、維護和專項修理的體系。從“九五”初期開始,機動車維修業廣泛應用了專業維修設備、檢測診斷儀器,許多企業加大投入、培訓人才、改造廠房、改善經營、增添設備、提高維修科技含量,使維修企業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維修業的面貌大為改觀,整個機動車修理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在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軌變型期,經濟增長方式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人們正積極探索并建立機械設備維修新體制和新模式,力圖建立一個機械設備維修的專業化、社會化體系,促進機械設備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這將是機械設備維修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