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科學院近日在天津發布的《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白皮書2015》顯示,2014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年產量約216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約121萬噸。
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僅次于美國和巴西。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在國家財稅政策調節的引導下,中國燃料乙醇行業逐漸向非糧經濟作物和纖維素原料綜合利用方向轉變,積極開展工藝和示范項目建設。
之前,山東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生物航空燃料產業化技術。合作范圍為纖維素生物航空燃油關鍵技術與集成技術研發,具體包括生物質原料預處理、解聚、化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性能調控、相關催化劑設計制備、反應器研制及單元過程集成優化,共同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千噸級纖維素生物航空燃油生產裝置,推動纖維素生物航空燃油的產業化。廣州能源所提供纖維素生物航空燃油技術作為支撐,公司以資金及現場條件的形式投入。
面對嚴峻的資源與環境形勢,發展新能源,特別是環保、低碳、潔凈的生物新能源,并逐步替代不可再生、高污染、低效率的一次性化石資源,對保護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纖維素生物燃料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綠色清潔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清潔環保的特點,目前在車用乙醇汽油中已經得到了的應用。雙方此次合作將進一步增強龍力生物在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的研發實力,擴大纖維素燃料乙醇的應用領域,推動纖維素生物航空燃油技術及產業進展。作為國內領先的生物質新能源企業,龍力生物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龍力生物纖維乙醇是以玉米芯、玉米秸稈生產功能糖后的廢渣為原料,與糧食乙醇相比具有不與糧林爭地、不與人畜爭糧,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綠色環保等優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屬國家十二五期間積極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生物質新能源的潮流。
山東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生產二代纖維燃料乙醇并獲得國家燃料乙醇定點生產資格的企業,纖維燃料乙醇按照“定點生產、定向流通、封閉運行”的模式向石油部門進行銷售。
公司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在產品研發、循環經濟和生物質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實現了纖維素燃料乙醇規模工業化生產,被國家發改委列入“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獲得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纖維乙醇相關技術取得十多項發明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