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東,王述洋,汪莉萍,景果仙,李政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介紹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燃燒特性,闡述了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各部件設計及參數的確定。
農村能源資源是指可在農村就地開發和利用的能源物質,如薪柴、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等,農村能源基本上是可再生資源,而且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分散性和間歇性。
農村能源利用率低,其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僅為16%,薪柴超伐量達54%,秸稈直接燃燒用量占60%。生物質能源的不合理消耗,加劇了農業生態平衡的失調。
生物質成型技術為高效利用農林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為了更好地利用生物質成型燃料,使農村和鄉鎮用上高品位的能源,筆者設計了一種用于取暖和炊事等用途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
1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特性
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屬于靜態滲透式擴散燃燒。該燃料在鍋爐中的燃燒可分為五個階段,總時間約為50min。
①生物質成型燃料表面可燃揮發物燃燒,進行可燃氣體和氧氣的放熱化學反應,形成火焰;
②除生物質成型燃料表面可燃揮發物燃燒外,成型燃料表層部分的炭處于過渡燃燒區,形成較長火焰;
③生物質成型燃料表面仍有較少的揮發分燃燒,并且逐漸向成型燃料更深層滲透。焦炭燃燒產生的CO2、CO及其它氣體向外擴散,CO不斷與O2結合生成CO2,成型燃料表層生成薄灰殼包圍著火焰;
④生物質成型燃料進一步向更深層燃燒,且主要是進行碳燃燒(即C+O2→CO2),在其表面則進行一氧化碳的燃燒(即CO+O2→CO2),形成了較厚的灰殼,由于生物質的燃盡和熱膨脹,灰層中呈現微孔組織或空隙通道甚至裂縫,還有較少的短火焰包圍著成型塊;
⑤燃燼殼不斷加厚,可燃物基本燃盡,在沒有強烈干擾的情況下,形成整體的灰球,灰球表面幾乎看不出火焰,灰球變暗紅色,至此完成整個燃燒過程。
2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設計
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由灰室、爐排、爐膛、爐門、二次配風環、煙筒水套等組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
本次設計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主要是用于農村取暖,其供暖能力(面積)為100m2。
2.1采暖熱負荷及燃料計算

2.2爐膛參數確定
爐膛指爐箅上部到爐口下部之間的部分,燃料在這里充分燃燒。優化爐膛的幾何形狀可提高熱氣流的對流和輻射作用,使之有利于爐膛溫度的升高,從而增強水套和鍋與煙氣之間的傳熱;同時爐膛容積要適中,既不浪費燃料又不影響通風,避免燃燒不充分。
決定爐膛容積大小的主要指標是爐膛容積熱負荷,即每立方米爐膛容積中每小時燃料燃燒的發熱量大小。爐膛容積熱負荷過大,燃料在爐內停留的時間短,不易完全燃燒;爐膛容積熱負荷過小,爐膛容積過大,則燃燒分散,火力不集中。
爐膛容積計算公式為:

根據所用燃料特點,將爐膛設計為空氣進口大、爐口小的圓臺狀,平直的爐壁有利于減小空氣進入爐膛的阻力,促進空氣與燃料充分混合,增加空氣與燃料接觸的比表面積,促進燃燒;直徑較大的空氣進口使進入的空氣可均勻地分布在燃燒室下方,空氣在煙囪抽力作用下向上方移動,較均勻地供給燃料形成燃燒,而直徑較小的爐口可以起到聚集火焰、增加火力強度的作用。
本次設計的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上方較小的爐口直徑d為15cm。
2.3吊火高度
吊火高度是指鍋爐底與爐排之間的垂直距離。吊火高度的確定與所燒燃料種類和鍋爐的大小有關。根據經驗和本次設計的鍋爐結構確定吊火高度h為31cm,比一般爐具的30cm吊火高度要高。本爐具專門設計了拔火筒(主要在炊事時使用),其有利于火焰聚集,拔高火苗的高度,使鍋具能夠受到高溫火焰的沖刷,有利于提高上火速度和熱能利用率。
2.4爐排總面積與爐箅

2.5煙囪和通炕煙道
煙囪設計在水套的上方;通炕煙道設計在水套后面,方便與農村火炕相連接。在煙筒和通炕煙道內部設計有翻板,可以任意調節其開口的大小,用于控制煙氣的流量,進而控制進入爐具的空氣量和燃燒狀況。這種設計生產的產品不但可以燒炕,而且還能做飯。
2.6水套部分設計
鍋爐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絕大多數都被水套吸收,水套吸收的熱量越多,鍋爐的熱效率就越高。水套設計的是否合理對鍋爐的熱效率影響很大,水套的設計要求煙氣能順利通過,并且要盡可能長時間地停留在水套里,以便吸收更多的煙氣熱量;同時要求焊縫嚴密不漏水、不漏氣。
本爐具水套采用2mm厚的Q235鋼板焊接而成,結構簡單。水套的夾層厚度為20mm,中央有一個直徑為244mm的環形水管,根據實驗得知,該環形水管的吸熱效果非常明顯。為了充分吸收煙氣的熱量,在水套后半部分縱向還設置了10根鋼管。
爐體煙筒部分也設有水套,以便進一步吸收煙氣余熱。煙筒水套的截面為圓環形,內徑146mm,夾層厚度為23mm,也采用2mm厚的Q235鋼板焊接而成,用法蘭與水套相連接。這部分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安裝在水套上,不需要時可拆卸下來。
2.7配風系統設計
①進風口:進風口的作用是供給空氣,調節風量,清除灰渣。進風口的截面形狀為110mm×150mm的方形,采用2mm厚的Q235鋼板焊接而成。
②配風管:為了在炊事時提高上火速度,本鍋爐還配置了一個30W的鼓風機。風機安裝在爐體后側,從風機出來的風(空氣)被分成上下兩部分,下面的風被配風管引導從爐箅子下面吹入爐膛,作為一次風供燃料燃燒使用;從上面吹入的風被配風管引導,經二次配風環出來,供沒有完全燃燒的揮發物燃燒,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配風管的截面形狀為方形,采用厚度為1mm的Q235鋼板點焊而成。
③二次配風環:二次配風環的作用是把從配風管出來的風(空氣)均勻地分布在爐口,使其能夠與氣體揮發物混合均勻進而充分燃燒。二次配風環四周均勻分布有若干個螺旋配風槽,使火焰呈螺旋狀,有聚集火焰的作用,以提高火焰沖刷鍋底的時間和熱效率。
二次配風環為圓臺狀,其上開有螺旋配風槽的蓋可以取下來。
2.8爐體壁、保溫層和爐體外殼
根據設計結構要求,爐體壁為圓柱形,尺寸為Φ304mm×263mm,采用2mm厚的鋼板焊接而成。
保溫層的材料為耐火水泥,其厚度是由上爐口和爐箅子的尺寸決定的,形狀為喇叭形。上爐口的保溫層厚度為75mm,爐箅上部的保溫層厚度為20mm。
爐體外殼(在圖1中未畫出)的作用是使爐具美觀,本設計的爐體外殼采用噴涂工藝,使其更加漂亮。
爐體壁和爐體外殼之間填充有巖棉,以免發生燙傷事故,同時還可增加爐體外殼的剛度。
3結束語
生物質成型技術為高效利用農林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提供了一條新途徑,該鍋爐的研制為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提供了配套新型爐具,為農村取暖開辟了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郝芳洲,賈振航,王明洲.實用節能爐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侯中蘭.家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爐具設計與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3]王秀,李應軍,王紅.燃燒生物質燃料鍋爐的設計[J].節能技術,2001,19(5).
[4]趙紅艷,陳揚樂.開發我國泥炭燃料補充和發展農村能源[J].中國能源,1993.
[5]劉小二,劉圣勇,等.生物質成型燃料灶具的設計[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8,42(1).
[6]趙迎芳.新型生物質成型燃料熱水鍋爐的設計與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
[7]薛凡勤,許瑞英.我國爐具的發展方向[J].農村能源,1999,(6).
[8]馬孝琴.秸稈著火及燃燒、燃盡特性的試驗研究[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16(2):69-73.
[9]王海濱.國外生物質能轉換技術與應用[J].能源基地建設,2000,12(6):15-16. |